我國市政污水處理行業低碳發展轉型的建議
國務院發展中心、“我國實現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路徑和對策”課題組課題負責人 馬建堂
市政污水處理行業是我國的耗能大戶,以2020年為例,全行業耗電約184億度。為了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有必要總結一些先行先試企業的經驗,以現實問題為導向,深入挖掘該行業全面低碳轉型的綜合潛力。
(一)我國市政污水處理行業開展低碳發展轉型的總體建議
一是建議摸清全國市政污水處理廠的低碳底數和低碳轉型潛力,制定行業2030年低碳轉型的總體目標,并針對2023、2025、2027、2030年四個時間節點規定節能、減碳、發電、輸熱方面的階段性任務和相應的考核責任。將轉型情況納入對各級地方政府的考核內容及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事項。
二是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針對市政污水處理行業統籌制定綠色、低碳、循環的標準體系和達標規劃。在低碳標準方面,設立污水能源利用、污泥熱能利用企業運營節能、光伏發電、企業碳匯建設等指標。對于限期未達標的行政區域和企業,督促整改并停止新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修改《水污染防治法》,綜合平衡出水濃度標準、污泥處置標準、節能標準、光伏發電標準的關系,力求綜合效益最大化。相關標準的制定或修改,須開展成本與效益比較分析,確保成本可接受。
三是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針對新建市政污水處理廠和老舊廠出臺分類支持的獎補政策,基于企業的碳排放貢獻和能源轉化效果制定績效評價辦法及相應的污水處理價格調整與運營補貼機制,減輕企業可持續低碳運行的經濟壓力。
四是建議科技部設立市政污水處理行業低碳轉型國家科技專項,下設綜合研究課題和污水能源利用、污泥熱能利用、企業運營節能、光伏發電、碳匯建設等專門課題,開展關鍵技術的應用示范工程建設,推動智能管控系統的應用和升級,促進低碳新技術的推廣利用。
(二)我國市政污水處理行業開展低碳發展轉型的專門建議
在污水熱能利用方面,建議縣級以上城市的人民政府統籌區域供熱與制冷規劃的制定與修改,在市政污水處理廠周邊3-5公里范圍內劃定污水輸能區域,配套建設健全管網等設施,制定優惠政策,提升用戶接受度,推動企業熱能與廠外供熱系統的聯動。
在污泥、沼氣及其熱能利用方面,一是開展廠網系統化治理并提高市政污水處理廠進水有機物的濃度,提升沼氣產生量和沼氣發電量。二是支持污泥與餐廚垃圾、畜禽糞污等有機質的協同處置,提高原料的有機質含量和產氣量;不宜要求將低熱值的污泥制成燃料棒。三是分開收集與處置生活污水和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防止重金屬進入市政污泥,促進市政污泥焚燒的熱能利用。四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加大《關于創漸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實施的檢查力度,督促地方將污泥處置成本全部納入污水處理價格;實施區域協作和環境信用“白名單”制度,促使污泥得到集中、經濟的能源化利用。
在運營節能方面,一是開展市政污水處理廠低碳運營示范,要求所有未達標企業制定達標計劃。二是修改《水污染防治法》,對于進行低碳改造的市政污水處理廠,允許出水在工程應用階段出現合理的瞬間濃度偏差。三是嚴格工業廢水排入生活污水系統的條件和審批程序,在《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中增加廢水可生化性指標,控制難降解有機物進入市政污水系統。
在光伏發電方面,建議住房城鄉建設部和生態環境部出臺市政污水處理廠光伏發電設施設計、安裝與運行的標準,在確保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引導已建企業充分利用廠區空間安裝光伏發電設備,實現清潔發電、削峰填谷。對于新建廠,需按照市政污水處理廠綠色、低碳、循環運營的標準體系,開展立體的太陽能光伏面板鋪設及相關的儲能、并網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