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水務集團立足城市發展大局,從供水巡查維護、計量漏損、壓力調控、智能管控等多方面入手,不斷加強創新思考與實踐,多措并舉提升漏損管控水平,提高供水運行能力,保障安全優質的生活飲用水從源頭流到龍頭,送進百姓的心頭。
專業測漏隊伍 為城市管網“聽診把脈”
“昌潤路與振興路交叉口東南角發現路面積水,請派測漏人員前往檢測。”7月中旬的一天,水務集團潤達水業管線處測漏員接到“水務熱線”工單。
接到任務后,測漏員迅速趕到現場,手持聽音棒和檢測儀,以望、聞、聽等方式仔細查找漏水點。經過2小時的反復測漏,最終確認為DN600×300四通管件損壞導致漏水。為不影響市民群眾出行,測漏人員及時將漏點信息反饋搶修人員,并及時止水,準備維修。
水務集團加強管網巡檢維護工作,組織專業測漏人員,配備先進測漏設備,對市區供水設施進行定期巡檢、維護,并及時上報、維修漏水管道,保證供水設施的安全運行,降低管網漏損。這群“管網醫生”主攻城區供水管道漏損,不分晝夜為城區供水管網“問診把脈”。
依托“指尖管理” 加強管網智能化監測
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水務集團立足工作崗位、對標先進,學習借鑒減少管網漏損的技術和管理經驗,2014年,水務集團通過“供排水一體化”,引入GIS地理信息系統,推進管網測繪,實現了圖紙的坐標化管理,同時,逐步對城市管網進行普查,將管道的鋪設年代、管徑、管道材質、埋設區域等情況補錄到GIS系統中,對市區管網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將城區供水管網、閥門、消火栓統一整合錄入GIS系統,實現了閘門的動態化管理,逐步減少了因設施漏水、閘門啟閉及管件跑水問題所造成的漏失;科學布置遠傳壓力監測點,根據供水管網走向,在城區主管網安裝了近50處壓力檢測點、水質監測點、流量監測點,進行實時監測。
“供排水一體化”平臺所具備的主動預警、節省人力、提高效率的三大優勢,可協助業務人員及時發現管網供水異常,統籌供水調度,快速定位漏失區域,及時控制管道漏失并實施搶修,避免盲目的“地毯式”搜索,有效提高供水搶險效率,將爆管事故造成的供水損失降到最低。
管控成效顯著 ?產銷差率逐年降低
受年限、材質、外部環境等影響,城市供水管網漏損問題普遍存在,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更是對用戶正常用水的水壓、水量造成了影響。
為進一步助力宜居城市建設,保障城市供水管網安全運行,水務集團自我加壓、提高標準,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新手段。一方面積極推進老舊小區自來水“一戶一表、計量出戶”改造工程,對室內外老舊管網統一改造,將各用戶水表遷移至室外并安裝智能水表,解決了因小區支管漏損造成的水費公攤過高等問題;另一方面加快老舊管網改造步伐,規范管道施工,加大管網管理力度,逐步解決因管道材質老化造成的“跑冒滴漏”和爆管幾率高等問題。2018年至2020年間,供水產銷差率從10.64%降為8.57%,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走進全國同行業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