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企業節支挖潛、降本增效,威海市水務集團的設備管理人員開動腦筋,以技術改造推動工藝革新和管理創新,有效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節約了經營成本。
小小的電容 解決節支降本大問題
城市供水要做好超前保障,以備不時之需。為加強應急管理,市水務集團建設了備用水源地,這些備用水源地的泵站設備平時基本不運行,其中有兩處泵站配套的500KVA變壓器采用“高供高計”計費方式,由于這些變壓器大多數時間處于空載或低載狀態,無功補償達不到電力部門用電考核要求,每年因此繳納的利率費高達十多萬元,用電成本高昂。
為了解決高額無功補償利率費的問題,生產發展部設備科的耿濤同志,積極探索解決措施,他憑借不服輸的勁頭,依靠自己的電氣知識和勤鉆研的精神,認真分析電費數據,反復琢磨、計算,查閱針對性資料,咨詢相關業內技術人員,最終決定對變壓器采取就地電容補償的方法,提高變壓器在空載或低載狀態下的功率因數,經試驗取得了成功,通過1年的觀察和運行,兩處泵站的功率因數由原來的平均0.5提高到平均0.9左右,基本滿足了電力部門的補償要求,解決了無功補償浪費的問題。無功補償利率費減少到了每月幾百元,全年可節約力調電費10多萬元,同時為解決其他設備的類似問題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
科學調整工藝 不斷降低能耗
凈水廠的各種水泵、電機等設備,都是經年累月24小時不停機工作,其中加藥攪拌器是電能消耗比較高的設備,怎樣才能從這些設備挖潛節能,這是凈水廠技術人員都迫切想解決的問題。
蔄山凈水廠生產科侯大磊通過長期研究,拿出了方法,他發現:攪拌器短時間停機并不會影響凈水效果。他通過多方查閱資料論證,在充分掌握攪拌器性能參數的基礎上,不斷摸索試驗,在攪拌器的控制柜里添加時間控制器,調整工作頻率,并對攪拌器的工作頻次進行優化設計,攪拌器由原來的全天運轉變成每20分鐘工作1分鐘,不僅節約了電費,還延長了攪拌器的使用壽命,同時還能保證凈水水質標準。經測算每年可節約用電量7萬多度,節省電費5萬多元。
靈活的“滑梯” 工作起來很省力
礦泉水公司大桶搬運工作很繁忙,特別是在卸裝大桶時需要進行人工搬運,每人每次只能傳遞兩個桶,卸完一車空桶,需要一個半小時,怎樣提高工作效率是劉高波師傅的研究方向。
他發明了卸桶用的小“滑梯”,采用兒童滑梯原理,利用廢舊材料改造了一個大桶自動滑梯系統,平滑面采用不銹鋼板,保證對桶不磨損,兩邊采用圓桿護欄且滑動流暢,這個小滑梯既保證桶不掉落,又讓工作人員不彎腰,可以直接取走,提高了速度,還降低了工作強度,當車輛靠近時,將“滑梯”推過去與車輛對接,只需要把水桶扔到滑梯上,就可以輕松完成卸桶工作,工作效率與原來相比能提高四倍多。
一件件技術小革新,為集團帶來大利潤,就像是給水務集團這臺“發動機”加足了“燃料”。正是這種創新的精神,引導職工在各自的崗位上創造性地工作,讓創新的引擎沉穩有力地加速,激蕩起更強勁的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