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降低污水處理運營成本,實現降本增效目標,汶上公用水務有限公司公司立足自身求突破,積極改進生物菌漿廢液替代價格高昂的乙酸鈉碳源,在保障出水達標的同時,每年可降低碳源藥劑成本約40余萬元。
一輛輛滿載“生物菌漿廢液”的大罐車,緩緩駛入清源、佛都、泉河污水處理廠。車輛從身旁經過,濃濃廢液撲鼻而來。稱重后,司機開車來到一個接口前,啟動按鈕,菌漿廢液便被注入到儲存罐中,當做污水處理的“藥引子”——碳源,既實現了廢水的資源化利用,也減少了碳排放。
含有碳元素且能被微生物生長繁殖所利用的營養物質統稱為碳源,污水處理過程中主要依靠微生物來“吃掉”污染物,以此達到凈化水質目標。如果進水有機物濃度太低,微生物就會吃不“飽”,連帶影響氮、磷去除效果,為了維持微生物的活性,污水處理廠需要外購乙酸鈉等有機物作為碳源,保障脫氮除磷效果。
為解決公司污水處理廠碳源不足、常常“吃不飽”事宜,經過調研與試驗,尋到了不含有毒有害物質,生化性極好的高濃度有機廢水作為替代化學碳源藥劑,同時也為生物菌漿廢液廠節約了處理成本,實現了社會環境與經濟雙贏。
下一步汶上公用水務在確保排水達標的前提下,用菌漿廢液替代購置碳源藥劑,做好生產運營分析、生產系統管理等,達到降本增效目標。汶上公用水務會一如既往將節約成本意識融入企業的長久發展中,增強創新能力,打好高質量發展主動仗,助力集團跨越發展。